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从2015年正式提出至今,短短一年多时间里,20多份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的细则文件密集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了从“概念”到落地的过程。
这是解决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的关键所在。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协调推进供需两端,方能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2017年全国两会最重要的议题将继续围绕供给侧改革展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将取得实质性突破。另外,还将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方面发力。
增长目标:宏观调控的底线思维
随着全国两会召开时间的临近,2017年经济增长目标再成焦点。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2017年中国经济的定调是“稳”字当头,同时反复强调金融风险叠加。其中,防控金融风险和房地产泡沫,可能影响经济增速。
从本届政府开始,宏观调控着手弱化经济增长目标值的意义,中国经济增速目标逐步下调。2011年经济增速目标是8%,2012年为7.5%,2014年则为7%,2016年为6.5%~7%。
而随着地方两会的召开,各省市今年GDP增速目标也陆续揭晓,大部分省市已由之前的区间目标改为预期目标。这也让更多经济学家和分析机构猜测,宏观调控的增速底线思维可能让位于多重目标体系,2017年全国增速目标会进一步调低,预计为6.5%左右,为改革创造更大的空间。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考虑到我国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和明年的需求变化趋势,以及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现实,2017年经济增长目标应定在6.5%左右。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长会有底线,到2020年要实现两个翻番目标,低于6.5%目标会实现不了。底线不能下滑,不能大滑坡,所以四个因素决定中国经济增长在今年不会低于6.5%:一是改革发展红利;二是发展新理念;三是“一带一路”;四是稳增长强度。
他同时指出,今年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供给大于需求的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供给、需求两侧结构性矛盾继续延续。在政府投资拉动下,基础设施投资与相关产业会出现回升,但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不会有太大起色,甚至还会继续下行,去产能消费将平缓增长。今年经济增速预计在6.5%~6.8%之间,可能会挑战底线。
“三去一降一补”:要有实质性进展
“三去一降一补”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长期任务仍是2017年的重要工作。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从正式提出至今,短短一年多时间里,20多份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的细则文件密集出台,供给侧改革完成了从“概念”到落地的过程。
这是解决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和循环不畅,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的关键所在。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中国经济基本面暖意渐浓,离不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耕细作。例如,钢铁、煤炭去产能进展明显,随之而来的是钢铁、煤炭价格有较大幅度回升,相关工业企业效益回升,PPI在去年9月份结束了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与此不无关系。
2017年可谓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的战略期,能否取得突破性成果,直接决定着转型升级战略全局的成败。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虽然2016年“三去一降一补”取得不小的成绩,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攻坚战,不是一年一蹴而就的工程,必须要持续进行。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年,面要更广,去产能涉及的行业更多,比如水泥、平板玻璃等。同时,向更深入的方向拓展,从过度依赖行政举措,逐步过渡到依赖制度和市场自我调整的方向上来,从简单的、表象化的问题导向逐步深入到基础性的、牵引性的改革方向。最后,取得的效果要更稳定、更持续,成效更大。因此,“三去一降一补”要有一些新的内容、新的举措。
刘元春认为,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在于: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高负债高亏损企业并作为重要的突破点;三四线高库存区域要着力去库存;在税收方面,进一步加大减负力度;去杠杆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难度最大和最迫切的,因为它涉及资产价格泡沫和金融风险上扬的问题。
振兴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载体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主要载体。但目前中国经济出现了“脱实向虚”的结构性问题。为此,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已成为2017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大重点工作之一。
实际上,发展实体经济一直是决策层的重心,但由于过去几年出口疲软、投资边际效益下降,以及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下降,造成资金“脱实向虚”。从目前的中国经济形势来看,民间投融资意愿不强和资金“脱实入虚”是当前经济动力面临的主要问题。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一直在下降,从2012年的24.8%下滑到2015年的10.1%,而2016年增速落至3.2%,增速下降明显。同时,由于资金的涌入,2015年以来股市、楼市轮番上演疯狂上涨,对实体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负面效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许召元指出,要振兴实体经济,首先要整顿市场秩序,重树消费者对国货的信心。在企业、市场到最终消费者三个环节中,企业有着很强的活力和竞争力,消费者有着升级的迫切需求,市场正是当前最重要短板,完善市场,就好比是武侠小说中的打通“任督二脉”或是医学上的消除“肠梗阻”,这是2017年的首要任务。
此外,许召元认为,切实做好降成本工作是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任务。虽然总体上我国制造业竞争力仍然较强,但不可否认不少行业的竞争力已经显著下降,一些企业开始向海外转移。因此,尽可能降低虚高的成本、不必要的成本,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对外发展战略:继续落子开放大棋局
“一带一路”、自贸区等对外开放战略仍将是本次两会关注的焦点。
“十三五”期间,中国提出将坚持自主开放与对等开放,加强走出去战略谋划,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战略。自“一带一路”战略从2013年提出之后,“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目前已经进入全面落实阶段。“一带一路”蓝图正在稳步展开。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已占中国外贸总额的25%以上,对外直接投资占比达到8.5%,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占比已超过50%,成绩初显。
与此同时,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终于“再下一城”,中小企业章节谈判成功结束;中日韩自贸区第11轮谈判也有所进展。
自贸区布局也不断完善,从与地理位置优越的格鲁吉亚实质性结束自贸协定谈判,实现中国在欧亚地区自贸区网络布局零的突破,到和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心区域的摩尔多瓦启动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从与智利启动自贸区升级谈判,到积极推动亚太经合组织(APEC)利马会议确立亚太自贸区建设目标和原则,中国正加快构筑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建设,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进一步优化自贸区布局。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宋泓认为,在全球贸易发展不确定性增多的情况下,中国应继续加快自身开放进程,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有序进行改革与开放试点;同时,更扎实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以我为主、以我为中心的区域贸易网络。
国企改革:大规模并购重组
2016年被认为是国企改革的实施之年。无疑,2017年,本轮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
自《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多个专项改革意见及配套方案先后落地,国企改革“1+N”文件体系已经形成。同时,国资委还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36个配套文件,国企改革从顶层设计到改革操作细则已基本齐备,国企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的“东风”已起。
国企改革在2017年将步入“深水区”,需要在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上实现突破性进展。那么,今年两会将如何布局国企改革?分析人士指出,2017年国企改革有望进行较大规模的并购重组,并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分类改革等相结合。
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认为,2017年是国企改革落地年,也是地方国企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之年。国企改革将全面进入落实阶段,预计混合所有制改革、国资投资运营平台、兼并重组、资产证券化力度将不断加大。此外,相关试点将全面推开,央企重组减少至100家以内有望实现,央企和地方混改及员工持股试点名单有望明确。
李锦表示,新一轮国企重组将会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同时紧扣供给侧改革的主线,清理退出一批国企,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淘汰落后产能,进而实现央企瘦身健体、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的目标。在“大企业时代”发展背景下,央企在2020年组合成80家左右有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队将极有可能出现。
房地产:去库存还要稳房价
结合当前中国经济的现实情况,一是要稳住一线城市房价,另外要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问题,这将是今年房地产调控的重点。
过去的2016年,房地产政策经历了从宽松到热点城市持续收紧的过程,为了去库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首付降至20%,调降契税和营业税,住房公积金可用于异地购房等,但这些措施在各地起到的效果并不一样。热点城市房价攀升,三四线城市仍面临去库存压力。
如何让调控更加精准发力,一方面带动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同时一线城市房价也不至于大涨大跌,相信今年两会会就这一问题继续深入探讨。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指出,2017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按照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一线城市防泡沫,二线城市要稳,三四线城市要活,因城施策、因地制宜仍然为当前楼市调控政策的主要特征。
从房地产市场具体情况分析看,一线城市控房价防泡沫背后就是要采取疏解城市人口压力的措施。二线城市市场仍然分化,核心热点城市增加市场供应将成为稳楼市的主要市场特征。对于核心二线城市来讲,想方设法增加土地供应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稳定楼市的主要措施。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仍然为2017年非热点城市楼市“活”的主流政策。
财税改革:减税是“重头戏”
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
如果说,2016年是财税改革的落地年,那么,2017年将是财税改革的突破年。
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体制改革备受社会关注。2014年6月,中央政治局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提出了三大改革任务: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2016年,预算公开、营改增、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等多项改革稳步推进,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今年两会哪些改革将落实?哪些亟待推进?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表示,在深化税制改革中,核心问题就是怎样真正按照配套改革要求攻坚克难。现在,任何一个税制设计都有牵一发动全身的特点,要纳入配套改革,且要真啃硬骨头。营改增全面实施后,后面就是整个税制体系和财税配套改革如何推进问题。
“按照审批财税配套改革方案确定的时间表,现在的实际进度已明显滞后。”贾康坦言,六大税制改革中,除营业税改增值税外,还有资源税、消费税、房地产税、环境税和个人所得税改革。除资源税和环境税如何推进改革已有明确信息外,其余三项改革任务当下还未看到具体的推进安排。要在预算改革方面有进展,还需税制改革和政府体系、中央地方事权等方面改革相配合。
在2016年的中国经济热词中,“企业税负”可以算是一个。对于2017年如何继续减税也将是今年两会重点讨论的议题。
金融改革:主要工作是控风险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金融市场既跌宕起伏,又推陈出新。互联网金融告别“裸奔”时代,金融科技为古老的金融业打开一扇新窗,金融创新且行且规范。
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回稳态势还不稳固,国外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还在积聚,围绕着资本市场改革、精准扶贫、企业降杠杆、房地产调控等,金融改革的步伐也在明显加快。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经表示,相关的经验教训一定要总结,其中就包括监管方面的问题。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继续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监管体制如何改革备受关注,大家都期待今年两会进一步明确。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曾发文指出,2017年的金融监管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展开:继续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战略要求,在金融支持战略新兴产业、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在促进传统产业去产能、增效益上也会有所着力;严控系统性风险,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监管相结合,通过信贷控制、指标监管、窗口指导等多种手段控制和预防房地产价格波动、汇率波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实体经济可能造成的冲击。
尹振涛指出,完善金融监管架构,在现有“一行三会”的基本架构基础上增强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实际效果,加强跨部门沟通和监管资源共享,同时进一步完善金融执法制度。此外,在互联网金融监管、金融对外开放、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将继续得到监管层的重点关注,相关政策措施或将继续得到完善。
农业供给侧改革:助力中国梦
两会临近,“三农”问题再度引起公众关注。
近几年,我国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打下了一定基础,但农产品(11.730, -0.10, -0.85%)供求结构失衡、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亟待破解。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布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中央一号文件确定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方向,农业部、国家粮食局等多部委又先后出台相关文件,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究竟应该如何推进还有待明确。
广发证券(17.530, -0.30, -1.68%)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表示,农业供给侧改革依旧可以从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个角度去理解。去库存的重点是收储制度改革和粮食价格的市场化。以玉米为例,当前我国收储制度下玉米储备量极高,价格亦与国际市场脱轨,目前已经根据“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进行了试点改革,未来将进一步推进。降成本的重点就是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三权分置”的主方向已经确定,但近年来进展并不快,2017年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年,相关领域的突破值得关注。
治霾降污:力度再升级
“十三五”时期,五大发展理念中就有绿色这一项。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环保治理的关键一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社会共识,但现实距离这个目标还比较远。雾霾,已经成为今年地方两会上反映最为集中的环境问题,不少省份将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绿色发展等作为重要议题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去年两会期间,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刚刚履新不久,他在两会记者会上的发言让大家印象深刻。到了今年,巴黎气候大会已经达成减排协议。另外,北京官方已经确定将通过建立城市通风廊道来吹霾。面对环保领域的老问题和新情况,环保治理依然是本次两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可以肯定的是,2017年是中央加大环保力度的一年,要实现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
1月12日,在京召开的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长陈吉宁表示,伴随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一些地方环保工作和投入力度减弱,环境保护处于负重前行、补齐短板的关键期。
据悉,当前国内已有16个省份接受了中央的督察。在继续加强环境立法的同时,还将强化环境监管执法,持续开展环境保护法实施年活动,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对偷排偷放、数据造假、屡查屡犯企业依法严肃查处,加大重大环境违法案件查办力度。并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依法追究超标排污企业的行政、民事、刑事责任,促进企业自觉守法。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今年全国两会最重要的议题将继续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