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新目标:控人口、限土地、优化城市布局
12月25日,国务院批复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指出要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塑造特色风貌,改善环境质量,优化管理服务,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值得关注的是,批复中提到要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到203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3200平方公里。此外,要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要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并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建设高品质、人性化的公共空间,构建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社区服务圈。
此外,批复还指出应根据人口分布,合理安排上海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促进职住均衡发展。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开展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违法违规建设治理,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包容度和宜居性。
中泰证券宏观高级分析师杨畅认为,此次批复对上海城市建设目标进行了再调整,他认为,上一轮上海市城市总规将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为2020年的建设目标。而“新总规”表述为“新总规”表述为“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此表述下,对标纽约、伦敦、东京等全球城市,加大创新力度、实施精细化管理以及提升生态水平或将是上海未来的工作重点。
而土地方面,杨畅对网易房产表示,新总规表述为“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3200平方公里”,该表述与前期2040总规表述相同。
杨畅还指出:“由于上海建设用地存在结构性失衡,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重为25.6%,而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一般都在5%以下;居住、交通、绿地、教育、医疗、文化等用地远低于东京、纽约和伦敦,在新总规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以及“人文之城”等目标下,调整存量建设用地结构或成为政策重点。预计在土地指标刚性约束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高密度建设开发郊区新城、工业用地二次开发的政策力度有望加大。”
未来,可以预见上海的城市规划与布局将变得更为合理,而存量建设用地、工业用地的再开发或将成为下一步城市建设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