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大水的时候,我们需要坐船来保命。
放大水的时候,我们需要房子来保值。
可以确定的是,至少在未来半年的这一段时间内,水涨船高。
其实,如果按照之前的流动性趋紧状态,只要我们能再坚持个一年半载,房价大概率会真正的稳定住,甚至出现人们都期待的下跌。
因为,很多高负债率的房企,已经快要撑不住了。
先是上市房企中弘老板近期被曝跑路。
甚至连泰禾这样的大房企也被曝出要以“换员计划”来缩减部分员工的消息。
但是,不论我们多么期待房价能降一点,国家想要的,却是更为重要的经济稳定。
当下,我们正处于一个异常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内有债务,杠杆问题仍然需要时间去解决,外部又有特朗普虎视眈眈。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维持经济增速,保障社会稳定,相比于房价的涨跌来说,显然更为重要一些。
毕竟,人可以没房子住,但不能没饭吃。
于是,从上个月开始,风向突然就变了。
6月20日,政策层面将流动性的基调,由之前“合理稳定”进一步改变至“合理充裕”,这样的改变实际上已经让我们在政策高度上回到了2014-2016年的行情。
6月24日,央行定向降准,总计释放约7000亿资金,再加上前三次少量的释放资金,今年总计已经放了1.55万亿基础货币。
(图片来源:房屋屋)
然而,哪怕如此大量的放水,还是不够,市场流动性依然举步维艰。
再加上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同步熄火,让监管层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定调了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会议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
这句话中我们就能看出,未来半年,我们首要保障的是: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只要不搞大水漫灌,只要能保障经济运行合理,适当的微调,适当的涓涓细流,是允许的。
水,总归是来了。
会议还提出:
一. 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
二.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积极的更积极,稳健的松紧适度,种种迹象都表明一个结果:一个相对宽松的时代,到了。
这个时候,关键问题来了,未来这段宽松的时间,钱会怎么走?
按照比较正式的说法,这次的宽松跟以往是有区别的。有放水,但没有漫灌。会议上只字未提房地产。主要是为了保基建。减税鼓励创新,来刺激高端产业投资。
反正明面上就是不会进房地产。
然而,如果不去房地产,钱能去哪里呢?
股市是第一个会去的小池子,之前都跌破2700点了,这次宽松消息一出来,3天涨上2900,尤其是基建,全面大涨。这个小池子,能乘一波水。
第二个是银行理财,今天有个银行理财的负面消息,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
虽然银行方面已经澄清,只是托管,是谣言。
但是,很多老百姓在买银行理财的时候,根本分不清是自持的还是托管的,他们只认一点,我的钱交给了银行,银行要给我保本。
所以,如果再不给银行下游行业点水喝,这种消息只会越来越多,这或许也是倒逼宽松的原因之一。
而借着银行理财的福,其它非银行类的理财,也多少能续命挺长一段时间了。
当然,这还是个小池子。
最后,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这样政府才有钱继续去融资搞基建,否则GDP很难保证。
基建这个水池,依然是比楼市要小很多的水池。
然而,这些都是表象,虽然表面上我们看,这些钱都不会给到开发商手里。
但是,这些钱可能只在股市,银行内部,还有地方政府内部打转么?
如果只在内部打转,钱越积越多,转着转着就有可能变成严重的通胀。
事实上,过去那么多年的实践,都证明了一点,这些钱绝对不会甘心于只在内部打转。
这些钱经过一层层的过滤,最终还是会有很大一部分到“老百姓”的手上,以及开发商的手上。
兜兜转转,最终去向哪里,我们心里都有考量。
最后,想说一个挺关键的信息,一个被大家忽略掉的信息。
7月23日这天,其实发生了两件大事儿。
一个是货币之水的确定。
一个是樊纲先生,在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第18届年会上,说了一句新的话:
什么都可以限,就是不能限价。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再去想想他三个月前所说的“六个钱包”,好像突然又有了另外一番感受。
细思极恐。
关注公众号
↓↓↓